close

龍脈之咽喉—談過峽

龍由發脈至結穴,蜿蜒迢遞,忽高忽低,高起處為開帳,有如飛鳥展翅,是龍脈的旺氣發舒;低下處為過峽,是龍脈的真精收斂,所以一反開帳的鋪張宏厚,過峽處緊束狹窄,而龍脈之氣即由這束縮之處通過,猶如人之咽喉細狹,卻為呼吸性命所關一般,故曰:過峽為龍脈之咽喉。

一、何謂過峽?

由古自今常有人誤解過峽」的意思,認為過峽可潛在水下而過,實為錯誤之觀念。「過」是指山龍行走,「峽」是指峽谷之水,山龍行走經過峽,使水向兩邊分流,方謂之過峽,所以過峽可說是兩條水的分水嶺。若過峽潛於水下而行,則龍氣被水所阻,所謂「氣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。」龍氣既然被界水隔斷,猶如人之咽喉被掐住一般,氣如何過?且龍既無氣則為死龍,更無龍脈過峽可言了。

所以歷代論過峽者,皆謂過峽須一脊中行,兩界分明,即分水嶺踪跡分明,方可謂之過峽。若龍脈潛於水下,則非過峽。

或有人以為,大陸周邊的島嶼,其龍脈應是大陸龍脈之延伸,中間雖隔著海峽,龍脈依舊潛海而過,並未被隔斷。事實上,就海底陸塊而言固然是相連的,但就龍氣而言,仍是被隔斷了。因氣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,無論溪、河、湖、海皆足以阻隔龍氣。所以就陸塊而言,可以說大陸周邊的島嶼是大陸地脈的延伸,但就龍氣而言,則島嶼的龍氣是獨立的,如大陸面積大,山脈綿延動輒覆蓋千里,而台灣面積小,山脈之橫亙頂多一、二百多里而已,卻未見將台灣山脈視為大陸山脈之延伸,可知龍脈是各自獨立的,大陸龍脈並未潛海而過,龍氣亦不接續。

而且,海峽與過峽性質亦不相同,千里來龍,忽東忽西,乍高乍低,見而在於田,飛而在於天,潛而在於淵,海峽即是「潛而在淵」;至於龍脈將盡,到頭結穴,則有過峽、剝換、脫卸殺氣,以利結穴。一則潛淵而行,乃龍之行度;一則即將結穴,乃龍之剝換;二者性質不同,故不能相提並論。

 地形圖078  

 

二、過峽之作用

龍自發脈至結穴,必有過峽,而且過峽之次數通常不只一次,其作用有二。

(一)、           辨龍之行止:

前文談及:過峽是分水嶺之意,即二水初分之處,而後分開的二水護龍行走,此時龍脈處於「行」之狀態,故地理琢玉斧云:「水之所分,山之所發,此龍之行處也。」龍盡結穴,則兩旁之水會合,謂之界水,水界氣止,氣止穴結,方為美地,此時龍氣處於「止」之狀態,故琢玉斧又云:「水之所交,山之所會,此龍之止處也。」

尋過峽,可知龍之行;見過峽後所分之水會合,可知龍之止。故曰:過峽可辨龍之行止。

(二)、           剝換以利脫胎換骨

龍之行度有起有伏,忽高忽低,有時開帳,有時過峽,活潑萬端,在這過程之中,龍體由老變嫩,由粗變細,由凶化吉,稱為剝換。龍身過峽剝換,其作用有二:

1、利於結穴

老龍若無過峽剝換,則徑直而不活變,粗飽而不發揚,缺乏生命力,因此很少結穴。龍身若有剝換,則化老為嫩,嫩龍有起有伏,活變萬端,生機旺盛,方可融結真穴。

譬如果樹,老龍有若樹之老幹,粗糙枯槁,甚少結果,縱然結有一、二果實,品質亦不佳;因此老龍甚難結穴,縱然結穴亦少佳穴。而剝換過的嫩龍,則如果樹之嫩枝,生意盎然,容易開花結果,因此嫩龍容易融結真穴,且多為佳穴。

2、脫卸煞氣

龍之祖山,大抵高大帶煞,必須經過層層剝換,才能脫卸殺氣,化凶為吉,故廖公云:「脫卸剝換,粗變細,凶星變吉氣。」若是不經脫卸,殺氣未除,縱然結穴,亦屬凶地。

 

三、過峽之重要性與保護

過峽有如人之咽喉,為呼吸性命之所關,關係龍身生死,有稱「結咽」,可知其重要性。而氣乘風則散,所以過峽兩邊一定要有枝腳或護龍保衛,以免龍氣被風吹散。

護衛之枝腳,格局可分有迎無送、有送無迎、有迎有送及雙迎雙送四種,其中有迎有送及雙迎雙送對過峽保護周密,最為貴格。至於有迎無送或有送無迎,必須迎或送之枝腳夠長,足以保護過峽才可,若枝腳保護不周,則龍氣易被吹散,無法束氣過峽。

而過峽因其長、短、曲、直情狀不同,又有蜂腰、鶴膝、仙橋、曲峽等名稱,即短而細者曰蜂腰;長而細且中間起節者曰鶴膝;長而細且中間無節者曰仙橋;屈曲活動者曰曲峽。

一般認為過峽以窄而短最為有力,因過峽為龍之咽喉,乃氣之所繫,氣乘風則散,是以大忌風射,必須兩邊緊夾,始能保護周密;而過峽若窄而短,兩邊砂手容易保護,藏風效果好,過峽之氣不致吹散,自然有力。

地理琢玉斧云:「唯有真龍帳幔多,峽中脫換更重重。」即真龍必開帳多、過峽多之意,而無開帳、無過峽則為從龍。因此過峽是尋龍要旨,不但可識龍之主從真假,更可辨龍之行止;且有過峽方有剝換,有剝換方能化老為嫩、化煞為吉以利結穴。故審峽乃尋龍一大重點,不可不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郭芬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